電動汽車時代誰與爭鋒?
誰將主導汽車產業的未來,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隨著汽車業逐漸向電動汽車時代過渡,橫空出世的行業新銳特斯拉迅速成為電動化時代的“弄潮兒”,并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當前,特斯拉穩坐全球市值最高車企的寶座,市值“秒殺”豐田和大眾。不過,從銷量來看,2021年,特斯拉每賣出1輛車,大眾和豐田就各自售出10~11輛。盡管如此,大眾和豐田仍然對未來感到異常焦慮,如何能在電動化時代依然占據行業領先地位,是它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無獨有偶,大眾與豐田近期相繼發布了最新的電動化規劃,兩家車企在這一領域的總投資將高達1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萬億元),希望能在電動化領域趕超特斯拉。
“可以看到,隨著全球最大的兩家車企全面轉向電動化,電動化浪潮的確勢不可擋。”阿斯頓·馬丁前首席執行官、日產前高管安迪·帕爾默如是說。帕爾默曾主導開發了日產聆風純電動汽車,因此被稱為“日本電動汽車之父”。帕爾默認為,全球汽車電動化的速度將比預期的更快。
眾所周知,大眾集團旗下擁有大眾乘用車、奧迪、保時捷、蘭博基尼、斯堪尼亞等12大品牌,在全球有120個汽車制造基地,年產值達2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8萬億元)。
近日,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迪斯發布了自他就任以來最大的一項投資計劃,即在未來5年投資89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448億元)用于電動化及相關軟件開發。目前,大眾集團已經陸續推出了ID.系列新能源汽車、奧迪e-tron以及保時捷Taycan等豪華電動車型。“大眾將加速轉型進程,跨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迪斯說。另外,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除了發力電動化,大眾、豐田與特斯拉競爭的焦點還包括軟件領域。

與大眾專注于純電動路線不同,豐田采取了多樣化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不僅開發了bZ4X電動SUV等車型,也推出了Mirai氫燃料電池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選擇多樣化的電動化解決方案。”豐田掌門人豐田章男如是說。
此前,豐田在混合動力領域擁有巨大的優勢,但在純電動汽車方面卻是空白。因此,一些投資者和環保組織曾多次批評豐田在電動化領域應對遲緩。近日,豐田一口氣發布了十多款電動汽車,這些新車型將從今年年中開始陸續上市。為此,豐田將投入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11億元),在2030年前推出30款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350萬輛,這是豐田7個月前設定目標的2倍。
在大眾與豐田加速電動化的同時,特斯拉也在大肆擴張。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93萬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近90%。由于需求旺盛,特斯拉決定斥資擴建上海工廠,目前上海工廠45萬輛的產能已不能滿足特斯拉的需求。
“中國未來的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2~3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近日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他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此外,特斯拉另外兩家超級工廠也在建設之中,分別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和德國柏林,預計年內投產。
誰能在電動化時代笑到最后?“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成功,不只取決于訂單,更多在于產能、供應鏈體系和成本優勢,特斯拉在這些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優勢。”德意志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當然,也有分析師認為,隨著傳統車企、其他新造車勢力企業加快攻勢,特斯拉的領先地位或將不保。
埃信華邁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特斯拉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將從目前的約70%下降至20%。惠譽國際咨詢公司汽車研究主管安娜·拜斯登表示,傳統汽車企業在規模、制造經驗和品牌忠誠度等方面更具競爭優勢,大眾和豐田在電動化領域的巨額投資更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