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吹啊吹 |
發布時間:2022-12-29 10:37:13| 瀏覽次數: |
大風吹啊吹
大風是怎樣變成了電力的?
風力發電機由機頭、轉體、尾翼、葉片組成。其中,葉片用來接受風力并通過機頭轉為電能;尾翼使葉片始終對著來風的方向。
從而獲得最大的風能;轉體能使機頭靈活地轉動以實現尾翼調整方向的功能;機頭的轉子是永磁體,定子繞組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
風力發電就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
風來了,或大或小,或東或西。風機上的風向標和風速儀監測到這些信息后,風機會通過偏航和變槳來調整姿態,風機就這么轉了起來。
依據目前的風力發電機技術,大約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風速度(微風的程度),風機就可以開始發電。 ![]()
“大風車” 轉出綠色新動能 中國石油的“大風車” 將進一步壯大 中國石油新能源方陣
中國石油第一個“大風車”
11月16日,在吉林油田乾情風場3號機組施工現場,伴隨著第一節重達84噸、直徑5.2米、高22米塔筒的徐徐升起,中國石油首個風電項目,首臺風機順利開吊。這也標志著吉林油田從傳統石油行業向新能源融合發展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該項目是中國石油吉林油田 在建15萬千瓦自消納風光電項目 重要組成部分 共包括18臺風電機組 裝機總容量7.8萬千瓦 預計年上網電量約26.04337萬兆瓦時 年等效滿負荷3395小時
該項目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負責施工,今年8月初進入現場施工階段。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基礎、承臺等各施工環節,具備了吊裝條件,且其它升壓站、高壓線路、通訊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正按計劃緊鑼密鼓推進,預計年末可并網發電。屆時,吉林油田電力自消納清潔替代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目前,吉林油田按照“創建融合新能源產業發展,擴大綠色低碳經濟體量,再造油田陽光新產業,打造全新吉林油田模式”的共同愿景,正加速啟動15萬千瓦風光電、55萬千瓦風電和13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全力推進各項目精準落地、加速前行,力爭早日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國石油
持續加強新能源頂層設計
各地油田加快推進油氣 與新能源業務協同發展
在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力
綠色“充電寶”讓風光儲能更“風光” 走進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中油電能供電公司特種運維部的工區內,坐落著一處不起眼的小院子,走進院內第一眼就能看到一個超級“充電寶”,這便是特種運維部自主制作的風光儲能系統平臺。走近風光儲能系統平臺,一座旋轉著羽翼“捕風”的發電風車映入眼簾,發電風車旁邊是一張泛著粼粼波光“追日”的光伏板,和一排整齊潔白的電池集裝箱相映成趣,組成了風光儲能系統平臺的核心部件。
“風光儲能系統平臺就像一個超大容量的充電寶,用電低谷時,它把新能源發電量消化、接納,存入‘體內’;用電高峰時,再將這些電能釋放到電網之中,滿足工區使用。”提及這個超級“充電寶”,低壓電工隊隊長張慶年娓娓道來。
風檣陣馬,沖鋒在前。在踐行綠色低碳轉型之路的過程中,特種運維部不斷在探索中摸索經驗,構建油田首個風光儲能模擬系統。他們利用報廢設備物資,自主制作的風光儲能系統平臺,集成風力發電、太陽能儲能、飛輪儲能、風光互補控制等功能,未來可應用于油田電網、輸油管網、油井等遠程視頻在線監控領域。
目前,風光儲能系統平臺處于試用階段,全年可發電5256度,自主供應特種運維部工區內的辦公用電、路燈、車庫門等用電消耗。“同時,風光儲能系統平臺還可作為應急電源支撐,電量‘滿格’后,可儲存38度電量,滿足工區運行60多個小時的用電需求。”張慶年繼續介紹。
接下來,在風光儲能系統平臺的基礎上,特種運維部將開辟“智慧能源+環保治理”的獨特生產模式,專注于綜合能源應用服務轉型和技術創新引領。將電化學儲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節約用電成本,同時也能緩解高峰用電壓力,提供可靠電力供應。
新能源發展再次提速
風城油田 新疆油田風城油田作業區位于克拉瑪依烏爾禾區域,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春秋季多風,降水稀少,蒸發量大,空氣干燥,光照豐富。今年,風城油田作業區充分發揮土地及風光資源優勢,啟動風光發電站建設,加大清潔能源替代力度,助推風城新能源發展再次提速。
今年以來,風城油田作業區分別在稠油、稀油采油站開展單井離網式風光儲一體化清潔供電項目、單井并網式光電清潔供電間抽項目。以上2個項目分別于7月14日、7月19日開始發電,平均日發電29千瓦時、87.2千瓦時,累計發電609千瓦時、1395.1千瓦時。
目前,風城油田作業區部分稀油低產低效單井采用間開模式運用,即讓抽油機在井筒液位高的時候運轉,井筒里液位低或者液量少的時候停抽,等地層供液充足后再生產。該生產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節約生產運行成本,提高單井生產效率。
鑒于此,技術人員兼顧間開周期,將油井生產規律與光伏發電的生產規律相結合,運用“光伏發電+油井間抽”生產規律相同的特點,制定“風光發電+晝開夜關”的生產制度。在夜間光照強度不夠時,暫停生產運行,待日間光照強度高,發電能力強時,啟動單井生產。
未來部分未拉電的邊遠井、邊探井可采用離網式風光儲供電項目,減少拉電成本或有效利用拉電施工時間段,做到斤油必爭的同時綠色產油。
新疆油田吉慶油田新能源、風光方面 實驗檢測研究院,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雙碳目標及能耗“雙控”要求,促進油氣生產能效水平不斷提高和降本增效,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中心開展了“能耗大調查”和“注汽鍋爐熱效率大調查”工作。
開展的《油氣田太陽能、風能利用測試與評價方法研究》項目,建立適宜新疆油田地域特點的光資源與風資源評價方法,為開發利用工作做好前期決策依據。合理地指導油區太陽能、風能資源發展方向和產業布置,對促進新疆油田綠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明確了太陽能、風能在油氣田的適用性,建立太陽能、風能測試評價方法,保證了太陽能、風能產品的質量,準確評價新能源應用效果,指導企事業單位開展提效調試,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風能的利用效率,促進企業新能源利用。
針對新能源發展趨勢,重點布局新能源技術評價領域,積極探索新能源技術檢測與評價方法,積極配合籌建新能源技術評價實驗室,開展風光熱資源評價、清潔能源檢測評價、碳排放核算與核查等關鍵技術研究,能為公司新能源項目孵化、建設、運行過程中對資源量、建設質量、運行性能、減排效益等一系列檢測評價服務提供保障,支撐新能源項目高效運行,推動公司新能源技術的整體發展和進步。
昆侖潤滑全面護航風電 恒定風速只是理想的狀態,風力發電機要在變幻莫測的天氣環境下連續發電,對設備的各項性能都提出更高要求。
風機內部的齒輪箱就是它的“心臟”,一顆健康強大的“心臟”就是保障其平穩運行的關鍵。而齒輪箱所用的齒輪油對保障風電設備中齒輪和軸承穩定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6年,昆侖潤滑結合當時國內風力發電的行業市場,開發了與之配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產品,相繼在寧夏、甘肅和福建等地風電企業的多種型號風機上進行了為期3年的使用試驗,油品性能完全可以滿足風機設備的潤滑要求,技術得到了這些企業的充分認可。 ![]() 2010年以來,風機技術突飛猛進,風電機組從千瓦級向兆瓦級發展,對齒輪油的極壓性、抗微點蝕性、軸承保護性能等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昆侖潤滑立足自主研發,經過潛心研究,進行上百次的反復試驗,突破了原來的齒輪油配方體系,成功研發出與國外頂級產品性能相當的風電齒輪油產品。
昆侖潤滑風電齒輪油成功解決了風電齒輪箱潤滑難題,在兆瓦級別的風電機組上得到大規模成功應用。打破國外品牌的壟斷局面,推動我國的清潔能源行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