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來,光伏一體化模式愈演愈烈,從自我產能平衡到上游產業鏈協同一體化,再到押注全產業鏈,玩法不斷升級,行業掀起一波轟轟烈烈的垂直一體化狂潮。
一、超600GW產能擴張 狂奔垂直一體化
歷經2020年以來原輔料供需失衡、價格飆升的市場行情后,飽受“卡脖”煎熬的光伏組件頭部企業紛紛將戰略重點移至提高自身垂直一體化的程度上來,開啟了大規模以組件產能為目標、補足產業鏈缺口的目標的垂直一體化。
二、產業鏈協同 一體化模式創新
橫向的產能補充,雖然可以平衡硅片、電池、組件環節利潤點,但在光伏平價時代大浪潮下,面對連續跳漲的硅料價格,光伏組件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硅料已成為產業鏈關鍵“卡脖”環節。在此背景下,光伏產業鏈一體化創新模式開始顯現。
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光伏龍頭企業開始向上游硅料制造領域發起沖擊,通過參股、收購等方式進入上游領域,從自我垂直一體化走向合作一體化模式。
三、打法升級 全產業鏈布局
顯然,擺脫受牽制困局,光伏龍頭企業不僅僅停留在細分領域,而是大規模向上下游延伸,挺進全產業鏈。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光伏全產業鏈的深度布局,一體化企業將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并能更好協調分配產業鏈各環節利潤,提升整體競爭力。但不容忽視的是,垂直一體化布局不僅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并且面對光伏技術的快速迭代,很難快速做出反應,產能過剩、技術迭代等風險重重。
光伏微逆,十年沉浮
光伏微型逆變器(簡稱“微逆”)的誕生始于2006年,一個光伏電價超過4元/W的時代,任何一種能夠提升電站效率,挽回損失發電量的技術都值得嘗試;隨后光伏標桿電價逐年下調,微逆企業變者生存,在性能與成本方面尋找平衡。
微逆企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因高效生,以安全贏”。用了十幾年,微逆成本與技術終于雙雙步入成熟期的方案,而為了易于表述,本文將“組串+優化器”和“組串+關斷器”的方案,通歸為微逆的技術流派:都是通過組件級的控制(簡稱:MLPE技術)來實現更高效或更安全的目的。
隨著戶用市場的逐步發展與完善,微逆在安全方面的優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微型逆變器系統采用全并聯電路設計,可優先將每塊組件的直流電逆變為交流電后并入電網,僅存在60V左右的直流電壓,具有天然無直流高壓的優勢,徹底解決了由于高壓直流拉弧引起火災的風險,同時也解決了當房屋起火時,因光伏電站直流高壓而阻礙了施救的問題。美國戶用市場已為微逆“量身”立法,未來預計中國等市場也會對電站工作電壓有進一步要求,刺激微逆市場進一步興起。
于是出于安全與經濟性的雙重考量,市場開始出現組串+關斷器的產品。微逆以及同類技術市場正在蓬勃發展,而隨著各國光伏市場對安全標準的進一步加嚴,更低成本微逆和更高精度組串發展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