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在用戶側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電力自發自用水平提升、峰谷價差套利、容量費用管理、 提升電力可靠性和提高電能質量等方面。在當前政策框架下,用戶側儲能電站的收益主要來自于峰谷價差帶來的電費節省。
在未來落實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儲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補償需求響應價值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的情況下,用戶側儲能電站的收益還可包括需求響應收益、延緩升級容量費用收益、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所獲取的收益等部分。
1、定位需求
根據客戶提供項目基本信息,精確定位儲能的應用場景,是用戶側、電網側還是電源側;
2、經濟性測算
通過選擇經濟指標,明確項目投資方式,貸款還是全款,項目運行年限,還有貸款利率、貼現率等各種經濟參數;
3、項目功能疊加buff
以用戶側為例,可以采用“一電三用陣法”,分別布局削峰填谷、需求側響應、需量管理功能;
為了降低用戶的電費成本,主要利用儲能的削峰填谷能力,讓它在晚上用電低谷、電費較低的時間充電,在白天用電高峰、電費較高的時間放電。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利用儲能在特定時段參與需求側響應,把多余的電賣給需要的用戶,既可充分利用電能,又能帶來一定收益。同時利用需量管理,降低用戶最大用電需量,減少用戶電費成本。
4、技術參數
在儲能場景定位清晰、經濟手段明確,組合功能形成后,系統會給出儲能類型的推薦,例如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等類型,用戶可以根據實際修改或者更新儲能的技術經濟參數;
5、加入風、光項目負荷參數
在確定儲能的參數后,還需要了解儲能應用場景中的負荷、光伏、風機等實際運行情況,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詳細分析;
6、配置方案
在儲能場景定位清晰、經濟手段明確,組合功能形成后,系統會給出儲能類型的推薦,例如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等類型,用戶可以根據實際修改或者更新儲能的技術經濟參數;